过年到了,家家户户都要团聚,有的儿女在外,也是趁这个机会回来看看人家。宋长叙跟许知昼是春天出去的,今年冬天回来,也算在外边过了四季。
村里的消息闭塞,他们除了种地干活外,余下就是顾着子孙,对着村里有出息的孩子大加赞赏。
宋长叙跟许知昼跳出村里去了镇上,这回又带了这么些好东西回来,在他们眼里就是有了大出息。
“你们家长叙跟知昼都好啊,如今到金河县生活都成了城里人了。”有人夸道。
宋业跟梁素在村里素来是低调的,这回跟乡亲们说起孩子的事,难得露了得意和欢喜。
“成为城里人都还是没影的事,只要孩子们在外好好的就成了。”
说了几句,许知昼瞧见村里的孩童们过来,他早有准备拿出几个糖果给他们。
孩子们都高兴坏了。
宋业跟梁素他们没说多久,就拎着包袱往回走。风雪还吹着,梁素笑着说:“我们快回去烤火。”
宋长叙跟许知昼都应了一声。
一行人踩在雪地里留下一串脚印,到了村里遇上的更多了。
时不时有人问道:“老宋你怎么拿了这么多东西,你身后那两个年轻后生怎么有些眼熟?”
宋长叙和许知昼还未说话,徐澄就替他们抢答:“是我舅舅跟舅娘,他们回来了。”
“原来是长叙和知昼啊。”
在县城里,他们跟冯家熟悉,遇上会打招呼,其他的邻居也会打招呼,只是到了村里就有不一样的感觉。因为村里的人都是看着他俩长大的,有说不尽的话。
“他们开春刚走了,现在回来我们都有些不认识了。”有人说道。
一路回去都有问,回到家里,宋明言从灶房出来。他是听见几个脚步声,一看是他们回来了,面上带笑。
梁素放下包袱,一看这买的年货,忍不住数落道:“回来就回来,下回不许带这么多东西了,你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自己在外边都不容易。我们在家什么都靠田,日子好过。”
她刚瞧见那么些东西就想说了,一路上遇上那么多人,她不好说要给孩子留面,到了家里忍不住就说了。
宋长叙:“娘放心,儿子跟知昼在外过的不错,难得花一回钱便想买点好东西回来。”
许知昼附和:“钱没了,我们继续赚。过年就一次,我们要好好过。”
把包袱放好,许知昼从里面拿了水果去洗了端了一盘过来:“吃果子。”
梁素没再说话,两个孩子既然这么说了,想来他们心里有底,若再揪着这事说个没完,反而要把大喜事闹的众人都不高兴。
许知昼还买了许多干货,先把肉先拿出来。
宋明言见状道:“这么多肉,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候。”
“这个鸡可以拿来炖汤。”许知昼说。
家里的鸡是舍不得杀的,要用来生蛋。他们吃鸡肉也是去镇上买。
“余下的肉用来灌香肠,炒着吃都好。”
还有四坛好酒,他们还买了一些给许家的东西,宋业看见有好酒在他就走不动路了。
“让你爹跟你们一块去亲家那,这么多东西你们拿的动吗?”
宋长叙拎起包袱:“娘,我拿的动。”
许知昼也帮着拎着东西,等两个人出了门,许知昼立马把包袱扔给宋长叙,自己打着空手在前面走。
宋长叙:“……”
我就知道。
到了许家门口,他又找宋长叙要了包袱,拎着进去。
许孙正坐在一旁烤火,许知辞跟曹琴在绣荷包。
许知昼敲了敲院门,“爹娘,大哥,我们回来了。”
听见小儿子的声音,许孙正走出来。他看见是许知昼跟宋长叙面上带笑,说道:“你们怎么今天回来了,也没有什么信,好让我们去接你们。”
许知昼把包袱扔给许孙正,宋长叙规矩的叫了一声岳父。
许孙正:“诶,快进来烤火,外边冷着,买这么多东西多费钱。”
许知辞跟曹琴也出来帮忙拎包,宋长叙还是自己提着进去,不好让岳母跟大哥提。
进了屋子暖和多了,他们关了一扇门 ,还有一扇门开着,这样更亮堂。
“我买了布料呢,你们看看喜不喜欢?”许知昼展开自己的买的料子。
许知辞一摸就知道是好料子,“这多少钱?”
许知昼拿着布料在许知辞身上比划了一下:“你别管是多少钱买的,这料子很衬大哥。”
“哇,这个颜色把娘衬的跟未出嫁的小姑娘一样。”
曹琴被许知昼说的红了脸,她嗔怪道:“小孩子家家的,说什么胡话。”
许知昼做了一个鬼脸。
宋长叙把两坛酒给许孙正,“这是县里的高粱酒,不知道岳父喝不喝的惯。”
许孙正拆开泥盖,闻到一股醇厚的酒香,“闻着就是好酒,你们有心了。”
闻着酒香,他有些陶醉了。跟镇上卖的黄酒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许知昼拿了一匹料子给许孙正看:“爹,你看看这料子适合你么?”
许孙正摸着就喜欢,他眯着眼点头。
曹琴留他们吃饭,宋长叙说道:“家里还有些东西没有整理好,我们明天再来吃饭。”
许知昼点点头。两个人皆是风尘仆仆的样子,眼下有些累了。
他临走前悄悄给许知辞塞了一个盒子,冲着挤眉弄眼的。
等两个人走后,家里把两个人带来的东西拾掇一番,曹琴一看都是一些好货,不禁说道:“这两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,还是要节约一些才好,两个人在县里的花销也大。
”
许孙正附和几句,把两坛酒放好,把其中一坛酒打开找了一个小酒杯倒了一杯喝下去,喉咙火辣辣的,够痛快。
曹琴拿着料子不禁摸了又摸,看了又看,满心欢喜。
它们还是喜欢的。
许知辞把布料带回屋子,打开许知昼塞过来的盒子,打开一看是一只海棠花的簪子。
这是一只银簪子,海棠花雕的很精致。
许知辞被惊到了,不禁喃喃道:“这一只簪子价格不菲,知昼送的礼太重了。”
他戴着在铜镜面前照了照,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簪子收进盒子。
另一边把礼送出去后,两个人从许家离开就轻松多了,一脚踩在雪地上发出吱嘎的声音。
许知昼打量着天色,加快脚步喊道:“相公快走了,雪要下大了。”
宋长叙:“来了。”
回到院里,许知昼看鸡圈搭的棚子上面还有雪,他去捧了一个雪堆摔在地上,吓宋长叙一跳。
许知昼得意的走掉了。
宋长叙:“……”
家里泡了大麦茶,回到家里喝一杯热茶,全身都暖和起来。宋明言跟梁素在灶房里忙,许知昼进去帮忙。
梁素说道:“你们回来的太急了,屋子还没收拾好,家里的有被褥和床单,等会你们自己去收拾一下。”
宋长叙正好没事做,也想早点把床铺收拾出来,吃了午食先休息片刻。
屋子里是干净的,窗户紧关着,宋长叙铺上床单,套上被褥,枕头。家里还有他的两双棉质拖鞋,冬日穿的最暖和。
宋长叙把换洗的衣物挂在衣柜里,顺带帮许知昼也整理好了。
他还有三个小盒子瞧着是护肤的,宋长叙搁置在梳妆柜上。
忙活完后,身子热起来,外边传来梁素的声音。
“长叙,吃饭了。”
今天还不是大年三十,他们就做了一个猪肉炒包菜,回锅肉,韭菜鸡蛋,素菜有煎豆腐,还有一个腌的咸菜下饭,炸的花生米。
宋明言:“本来想做个鱼汤,但时间不够,等晚上再做个清蒸鱼汤,多熬一熬。”
“这样就很好了。”宋长叙说道。
一顿午食吃的心满意足。
宋长叙先去睡了,许知昼也有些累,两个人一块去睡。一觉醒过来已经是下午了,许知昼还在睡,他轻轻起床,压着被角。
堂屋传来说话的声音,宋长叙拾掇一番出去,来的人是里正一家。
宋业跟里正都在抽旱烟,还有王家的二郎也在。他们谈的都是村里的一些琐事,里正见了宋长叙忙说道:“长叙来了啊。”
里正掐了烟,他拉着王二郎:“我家二郎学识也不错,想着你是学识渊博的人,想请教你几个问题,还望你不要嫌他烦。”
王二郎忙拱手:“宋兄。”
宋长叙说道:“承蒙里正看的起,若是我能帮上二郎就成,就怕自己学艺不精,我在齐山村的时候,若是二郎有什么问题,我知道,尽管问来。”
王二郎很是知晓分寸,“多谢宋兄。”
宋长叙也有自己的考量,王二郎来问几个问题而已,在齐山村父母还要有赖里正。
里正送了糕点和肉来,他们是高兴的离开了。
宋长叙一看徐澄还在拿着糖吃,揉了一下他的头,“少吃点糖,小心牙坏了。”
徐澄对着宋长叙露出一排整齐白洁的牙齿:“阿爹给我买了牙粉,我每天都要刷牙不会坏牙齿的,但舅舅这么说了,我还是少吃点,今天你们回来我高兴就免不得多吃了几块糖。”
宋长叙轻轻的弹他的额头:“这么说还是我们回来的不对?”
徐澄摇摇头。
他跟舅舅说嘴就没有说赢过,他还是专心吃糖吧。
到了村里晚上用了饭,看着天光,许知昼下午睡多了,晚上精神奕奕。
回到村里不必去想县里的事,许知昼提了热水过来添茶。一家人其乐融融,烤火说点小话。
宋业问道:“金河县怎么样,那里好不好?”
他们还没有去过县城,对金河县是模糊的,有许多问题。
许知昼眉飞色舞的讲,他们都是静静的听着,时不时发出惊叹声。
宋长叙见柴火要熄灭了,他去灶房又拿了两根柴火续上,给许知昼喝干的茶碗倒上。
耳边是许知昼和家人的声音,宋长叙听见柴火发出噼里啪啦的一声隐在说话声里,他唇角上翘。
.
方大娘关了门烤火,今天村里的人都在念叨宋家的事。李婶的话说的真真,说是带了好多东西,四个人都搬不动,都是好货,是从县城里买回来。
下午里正去了一趟宋家,又给他们一回面子。
还有人瞧见他们提了东西去许家。
方大娘羡慕极了,方灵在夏天的时候嫁人了,嫁给隔壁村的汉子,家里有十亩良田,家中三个兄弟一个姐姐。姐姐已经出嫁了,三兄弟各自娶了媳妇,她嫁的就是家里的老二。
老二娶了新妇后,老三马不停蹄就娶了水波镇上的女儿。
她那个三弟妹很是精明,哄着爹娘在镇上给老三置办了家业,老大跟老二都要供着老三一家。
要说日子好过么,有吃有穿,婆婆是有些刻薄但也没有太刻薄。三弟妹是有些瞧不起乡下人,但还是能忍。相公年轻力壮,对她也好。
但方灵就是觉得有一股气堵在心头,她觉得憋屈。
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,她的日子不好不坏,哪来那么多光鲜亮丽的好日子,都是做给别人看的。
方灵跟相公一块回来的,大年三十他们就在家里过不来了。小夫妻带了一包糖,一包盐,还有一块猪肉过来的。
为了这些东西家中的公婆都念叨了她好久,说是浪费了。
相公在这时只会一言不发任由公婆念叨她,到了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又是好生安慰她。刚开始她还觉得相公体贴,每次都是这样,她心里就麻木了。
“吃了晚食你们就回去,正好风雪小了一些,你们回去的时候小心些。”方大娘说道。
方灵看了一眼家就跟相公走路回去。
“在岳家还是自在,今天出去闲逛倒是听了一耳朵宋长叙的事,在我们村里我也听过他的名头,没想到这么厉害。”相公说这话有几分羡慕。
方灵踩着雪说道:“相公也很好,宋长叙那样的少见。”
“媳妇果真知道我,我们就踏踏实实把日子过好就成了。”
方灵应了一声。
她吐出一口气,就算这样也要把日子过好,她摸了摸肚子,以后自己定要更硬气一些,相公赚的钱她要牢牢握在手心里,不让公婆拿去。
要是公婆对她不满,阴阳怪气尽管去说,反正他们也不会动手打人。
方灵想到公婆被气的脸色铁青的模样不禁笑起来。
还有很多的日子要在家里度过,方灵想以后的日子也会过得有滋有味,总之她不能一直憋着这口气。
过年下大雪,晚上睡觉都是关着窗户,家里的两床被褥盖在身上,暖和极了。
宋业去镇上买了鞭炮和烟花回来,他抖了抖身上的雪,“镇上人真多,我买了对联跟门神,福字你们来剪。”
许知昼拿着红纸剪了几下,一个福字就出来了。
他给宋明言看了看,宋明言也剪了一个福字。
“剪好了都贴在自家门上,让上天保佑我们家都沾点福气。”梁素说。
宋长叙贴了对联,许知昼是最喜欢贴门神的,再把福字贴上,家里一片红彤彤的,看着真喜庆。
“我来灌香肠。”许知昼自告奋勇帮着宋明言一块灌香肠。
宋长叙带着徐澄去堆了一个雪人,堆了一个小雪人,插上树枝,看起来有几分神气。徐澄带着宋长叙去鸡窝摸了三个鸡蛋一个鸭蛋,宋长叙好久没有摸鸡蛋了,还是温热的。
舅甥两个人把鸡蛋和鸭蛋放好。
徐澄说:“这回的鸡蛋和鸭蛋都不卖了,留着过年家里的人吃。我最喜欢吃鸡蛋羹了,家里还腌了鸭蛋也好吃。”
家中忙着做年夜饭,宋长叙把鸡鸭关进圈里,天色渐渐变暗,村里热热闹闹,一会儿又听见是谁谁谁回来,又是谁又回来了。
雪地里的脚步声都没有停下过,直到晚上该吃年夜饭的时候就停下来了。
村里的孩子倒是多起来,宋长叙时不时都能看见几个陌生的孩子冒头。
徐澄也好奇的望了好几眼,不过他没有贸然上前说话。这些孩子他知道等大年三十一过就会离开,他们一般都没交集。
他在村里还是跟夏丫的关系最好,他还拿了家里的糕点给夏丫,县里好些糕点都没吃过,看着精致,味道也好。
“相公,你来看着火。”许知昼喊道。
宋长叙拉着徐澄回屋,“你就在院子玩,马上就要吃饭别乱跑。”
过年村里回来人多了,好多人都不认识,要是其中有坏人把小孩抱着走了怎么办,警惕心还是要有的。
徐澄乖巧的点点头。
宋长叙去看火,买的羊肉,他们正在熬羊肉汤,是要有人看着火,灶房里蒸汽多,暖乎乎的。
梁素跟宋明言,许知昼说着闲话。
“你们这辈人的大多娶亲嫁人了,村里多了一些人,也少了一些人。你还记得葛家的哥儿么,他就是生二胎的时候难产了,一尸两命,可怜见的。”
“葛家的儿郎不能等他啊,三个月后就娶了新夫郎,照顾家中。”梁素说着村里的事。
许知昼在县里听不见这样的事,整日忙着,跟巷子里的人也不怎么熟悉。
“还有林太婆跟刘大爷为了墙面的事闹起来了。”
宋长叙和许知昼都竖着耳朵听梁素摆闲话。
梁素不负众望继续说道:“骂骂咧咧吵嚷的厉害,刘大爷家只有一个儿子出远门了做活去了,这走的时候把媳妇儿子都带走了,留下刘大爷一个人在家看屋。”
“林太婆一家老小都在,自然强势一些。其实是林太婆一家占了刘大爷的墙面,砌墙的时候伸过去一尺,说来说去闹腾,里正去劝说一番,他们表面暂时熄火了,实则还在暗中较劲,这回刘大爷的儿子儿媳回来又有一番说辞了。”
乡里乡亲的,有互相帮助的时候,这闹了矛盾,因为太了解,一字一句都往心眼子里戳,伤人的厉害。
说话间,备菜是好了,宋明言先热油下锅,等锅热起来了,他就开始炒菜。
做年夜饭要做满一桌子,摆的满满当当的,一桌年夜饭做起来也累。
等菜做好了,宋长叙就帮着端菜。
一桌子摆满了,宋业喊他们:“先放个鞭炮我们再吃饭。”
宋业点了火,噼里啪啦的一串响。这边刚响起,旁边也跟着响起,一阵接着一阵的,听着喜气洋洋。
“好了,坐下开饭了!”梁素笑着说道。
他们坐在位置上,各自满上酒杯,先说了吉祥话:“祝我们一家都圆圆满满,和和美美!”
酒杯相撞,一年就过去了。许知昼先吃了羊肉,又夹了回锅肉,太满足了。
宋业喝了一口酒就爱上了,他说道:“长叙,你们要在这里待几日?”
宋长叙说道:“待到初五再回去。”
“多吃点肉,补补身子。”梁素说道。
孩子在外读书也是辛苦,回到家里就要多吃点。外边的东西哪有家里做的干净仔细。
宋长叙吃了满饱。
“放烟花!”许知昼吃完就兴奋的喊道。他是盼了多久,终于可以放烟花了。
“放烟花!”徐澄举着双手跟着喊道。
宋业拿了烟花分给他们让他们放个痛快。
今年家里收成好,他多买了一些包准够用。
许知昼举着烟花筒很高兴。
在放鞭炮的时候,宋长叙捂住了许知昼的耳朵,许知昼的耳朵敏感的动了动,耳尖有些薄红。
他们家的鞭炮和烟花放完了,远处还能听到鞭炮和烟花的声音。
许知昼扯了一下宋长叙的袖子,理直气壮:“红包拿来。”
宋长叙还真准备,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许知昼。
“相公,你太好了。”许知昼抱了一下宋长叙的腰身。
说什么好不好的,就是见钱眼开,瞧着许知昼财迷的样子,宋长叙移开了眼神。
他给徐澄一个红包:“留着买糖吃。”
“谢谢舅舅。”
宋业跟梁素见状笑道:“竟被长叙抢先了,我们做长辈的也要给红包。”
家里的三个孩子都领到了红包,徐澄作为最小的一辈也拿到了外公外婆的红包。
“阿爹给你的红包。”宋明言摸了摸徐澄的头。
许知昼跟宋长叙是一家,他们给一个红包就好了。
徐澄拿着三个红包高兴坏了,他超级大声的说 :“我太幸福啦。”
宋明言眼中含着笑。
一家人烤火守岁,他们就吃点干果说点闲话就能把家里的岁守完了,一家人都有说不尽的话。
宋业说种地的事,梁素说乡里的八卦,宋明言说摆摊的事,徐澄也有话要说,他说小孩子的事。
许知昼说县城的事,宋长叙就说读书的事。
一个人说时,众人都听着。
“时辰到了,快去睡吧。”宋业打了一个哈欠。他们一般很早就睡了,只有守岁的时候睡的晚,这便熬不住了。
宋长叙跟许知昼回到房里,小两口很快就睡着了。
这是他们在一起过的第二个年。
宋长叙搂着许知昼的腰,他们互相依偎着睡着了,两个人像是枝头上互相依偎取暖的麻雀。
过了大年三十,在村里逢了人都要说一声新年吉乐。宋长叙跟许知昼去了许家,在去许家之前他去曹家看了外公外婆,顺便把舅舅舅娘给的东西交给他们。
曹老太抹了一把眼泪:“昌儿夫妇还是惦记着我们,只是他们太忙了。”
曹太爷叹息一声,问了儿子一家在县城好不好,许知昼一一回答。
曹太爷话锋一转问道:“长叙读书如何?”
宋长叙知情达理:“尚可。”
“我们家都是泥腿子出身,昌儿有幸去县衙做了一个衙役已经让我们觉得好了,如今你啊考上了秀才,若是再往上考那就了不得了。”
宋长叙:“我还需要继续学习。”
许知昼说道:“相公读书可用功了,他还教我认了字,你们别看我跟以前没什么变化,内里变化大着呢,以后我也是一个会读书认字的哥儿。”
曹太爷笑起来,没有说什么。
他们在曹家待了一会儿就走了,到了许家,许知昼跟放笼而归的小鸟一样,叽叽喳喳就飞到许知辞的怀里。
宋长叙在许家是一副好夫婿的模样,许孙正跟曹琴可喜欢他了。
他陪着岳父岳母说话。
“他们说他们的,我们说我们的。”许知昼拉着许知辞不放。
许知辞笑着应下来,之前两个人来的太匆忙,许知辞还未曾好好打量幼弟,现在看了好几眼,知昼气色好,眼里亮晶晶的,一看就没受什么委屈。
那就好。
许知辞松了一口气。
两个小哥儿说着话,此时外边传来敲门声。
要说走亲戚,他们的亲戚都走完了。
许孙正疑声道:“谁啊,进来吧。”
谢淮川深吸一口气推开院门,他还是风尘仆仆的样子,鼻梁高挺,眉眼深邃冷俊,身姿修长,芝兰玉树。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衣袍,披着玄色披风。
风雪在身后,有雪花落在他的眉梢处。
许孙正推开一扇门走出看见年轻男子问道:“后生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,我从未见过你。”
气质这般出众,模样生的也好看,若是他认识他一定记得。
曹琴闻声推开门。
两扇门都打开,外边的凉意传过来,宋长叙和许知昼好奇的望过去,许知辞也望过去,看见年轻的男人的模样神色一怔。
谢淮川抱拳:“许伯父,我是谢淮川。”
许孙正心下惊讶,上下打量谢淮川,“你,你是淮川,长这么大了,我差点没认出来。”
曹琴听闻后从他的眉眼中依稀找到故日的模糊影子,她忙道:“是淮川快进来烤火,外边冷着。”
“谢伯父伯母。”
谢淮川提了一个箱子进来,他一进来满身风雪就停了,两扇门关上了。
许知辞的心也停了。
从前许久未见,山川已冬。深冬的寒意消散一些,树木还是银装素裹。
许知辞不敢抬眼去看,他不知道双手该放在哪里。
许知昼大方的打量谢淮川。
作者有话说:
小许:哼哼哼[小丑]
小宋:这就是哥夫?[让我康康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