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闻噩耗,阿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:“应绮,你说什么?”
“娘娘,卫国公府挂白幡了,一会儿殿下回来或许会带您前去凭悼。”应绮重复道,又补充了半句,目光不改哀戚,将洗漱的托盘放在床前。
“是……国公府的哪位?”阿玉仍有些不敢置信,开口不由滞涩,还记得前不久在秋宴上见面,卫国公春秋鼎盛,怎会?
她压根没有往沈诏身上想。
裴臻重视卫国公府,阿玉已将沈家的构成熟记于心。卫国公府主支一脉现下年长的,只有卫国公夫妇。
“娘娘,是卫国公世子。”应绮说道。
“世子?怎么会这样?”阿玉攥紧被子,一时忘记要下床,心中百感交集。
饶是与沈诏接触不多,她也忍不住同应绮一般流露出悲伤的神色,她真心为这方噩耗感到难过。
魏国谁人不知卫国公世子驱赶齐国铁骑的勇武无双,年纪轻轻便立下不世功勋。如今英雄不受上天厚待,英年早逝,实在叫人难以接受。
更何况沈诏是个真正的好人,所以向来声色不动的应绮也会为之感伤。
她们这些外人尚且如此,与沈诏情同手足的殿下又该承受了怎样的切肤之痛?
阿玉想起清晨裴臻在桂花树下抱着她的泪流不止,心道,殿下那时候便知道了吧。
即使告诫过自己不要再对裴臻有非分之想,她还是想再抱一抱他,不知天高地厚与死活地,把自己不值一提的爱意交付给他。
“应绮,麻烦你替我准备一身素衣。”阿玉对应绮吩咐道。
“是,娘娘。”
***
裴臻下朝后不久便回来了。
他换上一身素服,将发冠也换成白玉簪子,而后来到栖鸾殿。
见阿玉已经换上同他一致的装束,安静地坐在殿中似是等待已久,裴臻心中有涌过一阵难言的感觉。
“玉儿,陪孤去送送表兄吧。”他语气平淡,眸光似深不见底的黑潭,表面平静,实则静水流深。
他注视着即使已经得到盛宠,也时刻谨记规矩,恭敬迎他的姑娘,向她递去一只手。
“殿下。”阿玉仰头唤他,握住他递来的手。
今日出行仍旧乘坐马车,阿玉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再次出宫,她宁愿不要这样的出宫机会。
一路无话,裴臻没有主动开口,阿玉便不打扰他。自己的手时刻被他紧握着,有些事情不用言语,心灵就仿佛已经有过交流。
人死不能复生,生者只能望着故人远去。
马车行至卫国公府门口,只见数道白幡悬于屋檐,昔日曲城数一数二的高门门庭冷清。
此番沈诏突然逝世,报的是暴毙。
曲城豪门多是人精,有人听到风声,知道沈诏之死可能与宫中有说法,均不敢贸然前往吊唁,惹承安帝不快。
如今前来凭悼的,不过寥寥西北将士,平西侯也在。
阿玉被裴臻牵着手并肩而行,于府中畅通无阻,见到卫国公夫妻与独自前来的平西侯时,跟随他简单致意,直奔停放棺木的灵堂。
沈诏遗容经过细心的打理,与生前并无太大区别,只是苍白的面容昭示着他已溘然长逝。
共同敬上一炷香,阿玉在心中默默道:世子您一路走好,大魏的百姓都会记得您,望您来世能得长寿,再享尊荣。
无声地敬完香,裴臻又替自己和沈诏倒上两杯酒,他目光沉沉地望向沈诏了无生气的面孔,心中仍平息不了阵痛。
两杯酒,一杯一饮而尽,一杯洒落棺木前,裴臻话音平静:“表兄,愿来世,子渊做你的兄长,护你一世无虞。”
卫国公夫妻也踏入灵堂,夫妻二人都苍老不少,沈庭看着裴臻同妹妹过分相似的面容,拍了拍他的肩膀,叹息道:“子渊,我和你舅母年岁渐长。送走昭平,就准备辞官回河东老家了。”
裴臻颔首,并未挽留,只道:“舅舅舅母安心养老,不用担心子渊。”
“这位就是昭训娘娘吧,家中忙着昭平的丧事,未来得及准备与娘娘的见礼,娘娘勿怪。”卫国公夫人宋氏对阿玉温和道。
阿玉再次福身行了一礼,道:“夫人太客气了,本该由晚辈准备见礼的,今日原是晚辈失礼。”
闻言,宋氏拉过阿玉空出的另一只手,长长叹了口气:“好姑娘,往后舅母与舅舅不在曲城,你们二人好好的。”
阿玉心中一颤,抬头望向裴臻,见他并未出言纠正宋夫人对她的抬举,只得点点头应道:“夫人放心。”
“叫舅舅、舅母。”裴臻突然开口。
“舅舅,舅母。”阿玉压下心中的困惑,依言对卫国公夫妇唤道。
沈庭与宋夫人应下她的称呼。
“舅母,劳烦您照顾一下玉儿,我与舅舅还有平西侯有事相商。”裴臻道。
“子渊放心。”宋夫人柔声道。
宋夫人将阿玉带入内室,遣侍女为她们泡了壶热茶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同裴臻有关的事。
“阿玉,舅母便这么叫你了。子渊的眼光我们都放心,你是个好孩子。”宋夫人唇边扬起浅笑。
不知为何,阿玉眼眶有些发酸,她垂下目光,依旧不习惯太子妃嫔这个身份给她带来的一切:“舅母谬赞了。”
感受到她的不自在,宋夫人将手搭上阿玉的手背,轻轻抚了抚,道:“阿玉,不用拘谨,你是子渊认可的姑娘,便也是我同你舅舅的孩子。”
“子渊母亲故去的早,这些年性子也清冷了些,但他骨子里是个善良的孩子。”
“昭平上回便同我说过,子渊终于有心仪的姑娘了,一直没机会好好说说话。这几日,你都与子渊一道过来吧。”宋夫人继续说着。
……
裴臻一去没多久,很快便回来接阿玉一道离开。
沈庭与宋夫人将他们送到门口,裴臻让他们留步。
出了卫国公府,裴臻面上仍然无悲无喜,他抬头望着灰蒙一片的天空,对阿玉道:“表兄只比孤年长两岁,原本,他就要成亲了。”
天色似他的话语一般令人心间沉闷,阿玉想,或许此时应当有一场暴雨。
可惜天意未能如她所愿,天边忽然飘起一阵小雨,随行侍卫撑起提前备好的伞,劝他们二人快些上马车。
“殿下,世子一定希望殿下好好的。入秋了,殿下莫要着凉。”阿玉也轻声劝道。
“好。”裴臻应道,深深地看着阿玉,凤眸中似有别的意味。
今日裴臻没有再处理别的政务,回到东宫后未去书房,而是陪阿玉一同前往栖鸾殿。
先前沈诏送给阿玉的见礼一直收在栖鸾殿,阿玉打开来看过,里面是一只品相不凡的羊脂玉手镯。如此贵重的见礼,又有她不敢深想的含义,她一直不敢拿出来戴。
“戴上吧,是表兄的一片心意。”裴臻将盒子拿出来,亲手将里面的手镯戴上阿玉的手腕。
“很衬你。”裴臻轻声道,仿佛一声叹息。
他的唇角浮现出今日的第一抹笑意,虽然浅淡得几乎不露痕迹。
“多谢殿下。”阿玉面上并未露出喜色,她知道裴臻仍为沈诏的逝世而伤心。
望着如此乖巧、懂事的姑娘,裴臻喉头滚动,那句“玉儿,孤要娶太子妃了”几次欲要讲出,又被止了回去。
他回想起与严凤霄的会面。
今日他下完早朝后边先前往了平西侯府,勒令平西侯将他唯一的女儿关在府中。
屏退众人,他向严凤霄道明自己已然知晓秋宴上发生的事,给了她两个选择——
要么毒酒一杯一尸两命,要么成为他的太子妃,安心生下沈诏的孩子。
“裴子渊,你真是一如既往的狠毒。”
在自己家中受制于当朝太子,严凤霄面上不见丝毫惧色,麻木着脸讽刺道。
裴臻记得自己不以为然,只耐心地望向她,等待她应下于她而言唯一的选择。
却不料这个在西北军营中历练过的女人粲然一笑,言语挑衅:“听沈诏说,你不是已经有了心爱之人?怎么位置不给那姑娘留着?”
她虽然笑着,面上却不带一丝喜色,目光冷得似极寒之地的冰窟窿。
是了,刚刚失去挚爱,再是心大,也不可能真心笑得出来。
裴臻无意与她在这个话题上纠缠:“你不用担心一辈子困在后宫,等你平安生下孩子,孤便放你自由。”
对方冷嗤出声,不断点头:“好,好,好,我做你的太子妃。”
虽是自幼便有的交情,可他们二人之间的和睦全靠沈诏维系。裴臻不喜严凤霄过分的桀骜不驯,严凤霄也不喜他的装模作样,彼此心知肚明。
裴臻自然不是真心想娶自己的表嫂做太子妃,但那日秋宴不可能毫无痕迹,承安帝那么执着于憎恨沈家的人,找不到那日计谋未成的原因便不会罢休,迟早发现是严凤霄阻碍了他的大计。
只有自己将严凤霄迎入东宫,她与腹中的孩子才会平安无事。
这些多余的话他不欲对严凤霄解释,唯独对着阿玉时,心中竟然升起愧意。
他想,他有些过分在意她的感受了,这样不对。
“殿下,您是有什么话要说吗?”见他踌躇沉默了许久,阿玉忍不住问道。
“无事。”裴臻终是避开她的目光,没有多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