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·文德皇后传

作者:北辰夏

听到大哥提及大嫂,李世民忙问:“有消息了吗?”

李建成就又叹了口气:“说是都被阴世师压去长安了。”

见大哥神色郁郁,李世民忙安慰道:“大嫂是女子,承佑又不满十岁,想来应该是被没入掖庭做苦役了,等咱们进了长安,把大嫂她们接出来就是了。”

李建成点头,他也是这么想的,他愁的不是这个:“只怕你大嫂要生我的气了。”

那不是肯定的么,李世民腹诽,他知道大哥这么说想让自己安慰他,可这也安慰不出来呀。

他正在憋词儿,好在有属官来禀事,把李建成叫走了,临走前,他看着远处的中年男人,嫌弃的对弟弟说:“赶紧赶走吧,不够添乱的。”

这年头中年失意的落魄士族一抓一大把,能有什么用。

李世民不这么认为,他昨晚上跟这位房先生聊了一宿,深觉投契,他认为此人有经世之才,所以今天一大早就赶来见父亲,想让阿耶给他封个官做,结果就这么不赶巧。

他摸摸头,不知道怎么跟房玄龄解释,走到跟前,发现他还在冲自己笑,更发愁了。

李世民挠头:“那个啥,对不住啊。”

“怎么了?”

“帮不上你的忙。”

“什么忙?”

“引荐你啊。”

“为什么要引荐我?”

房玄龄老神在在:“我是不知道,二公子为什么要带我来此地。”

“房某只知道,我是来投奔二公子李世民的,与唐公不相干,也与大公子不相干。”

房玄龄拱手,一脸正气:“房某愿以二公子为主,辅佐公子成就大业。”

李世民一愣,自谋划起兵以来,远近相投,诸如裴寂和刘文静,要么是父亲的好友,要么的父亲的手下,都是奔着父亲而来,就连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长孙顺德,也是更巴结父亲一些。

且自从大哥来了,下属们总是下意识忽视他,向大他九岁的大哥禀报事情。

这当然是人之常情,但他心里总是有些不痛快。

他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心腹,不远万里投奔而来的内兄长孙无忌,但多少是因为姻亲的缘故。

这是第一个,不因为他的父亲,也不因为姻亲,而主动投奔他的谋士。

他当即感动的一塌糊涂,拍着房玄龄的肩膀承诺:“你放心,以后就我罩你了!”

从今日起,李世民,长孙无忌,房玄龄的草台班子正式成立。

很多年后,皇帝和他的宰相一起追忆似水年华,不由感叹:“你说当年你眼光怎么这么好,一下子就选中我了!”

房乔忍了又忍,还是没有忍住,吐了实话:“当年我看你爹和你大哥都不愿意搭理我,就你比较好忽悠,就选你了。”

中年男性求职不易啊。

皇帝顿时碎掉。

长孙无忌笑倒在地。

鄠县司竹园内,侍女们正拍手称赞:“好俊俏的郎君。”

但见一位年轻的公子,面如冠玉,着白袍,戴银冠,踏锦靴,气度不凡。

此人正是李渊与发妻窦夫人的女儿李秀宁,她女扮男装自称李三公子,变卖家产,赈济灾民,在此地招兵买马,发展势力。

李渊起兵之后,隋朝官兵就开始搜捕李渊的同族人,他的从弟李神通逃亡到鄠县山区南部,与长安大侠史万宝、河东人裴勣、柳崇礼等人起兵响应李渊,他的女婿段纶在蓝田起兵,也征集了众万余人。

李秀宁也有心壮大实力,接应父亲的义军。

彼时长安城外最大的一只义军,由胡商何潘仁率领,她就派了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,那何潘仁听说是唐公李渊的儿子,有归降之心,但也提出了条件,要见见这位李三公子。

因此李秀宁今天更换男装,提枪上马,前往司竹园与何潘仁会面。

何潘仁本是长安城内的一个大胡商,只因钱财货物被隋朝军队拉走充公,投告无门,这才携裹了一群胡商举起大旗造反,手下兵士共有三万人,虽然多是土匪之流,但也曾经击退过隋军,兵力不弱,和只有几百兵力的李秀宁比,更是强上不少。

因此他很有些傲气,上下打量了下这位李三郎,见他面容白净,身量瘦弱,便有些看不起:“人说唐公之子如何厉害,看来也不过如此嘛。”。

李三郎毫不气弱,轻蔑道:“人说何总管如何厉害,看来也不过如此,大祸临头竟也不知。”

何潘仁大怒:“黄口小儿,信口雌黄!”

“何总管打退了两次隋军,便以为天下无敌了,我叔父李神通已经起兵鄠县,不日将与我合并兵,届时你便是瓮中之鳖,难道不是大祸临头了么?”

她这样一说,何潘仁也醒过味儿来了,脸色一片青白,只是还有些下不来面子。

李秀宁一见就知道有戏,劝道:“自然了,如果我们兵合一处,只为了对付你,这不是叫隋军有了可乘之机了么?这也并不是我们的本意。”

何潘仁见她变了口风,连忙道:“咱们的敌人都是隋军,不要自相残杀,若是李公子愿意依附我,我也很欢迎。”

“嗤,”李秀宁不禁笑出了声,身后的马三宝也笑:“何总管还在梦里吧,你可知我家李公子的父亲,唐国公李渊已经渡过黄河,入主长春宫,大哥李建成已经驻军潼关,二哥李世民已经扫平渭北,这附近的义军,都已经向我家公子投了降书,你何德何能,叫我家公子依附于你?”

李秀宁作势欲走:“本来想着何总管一介枭雄,必能得父亲信重,今日看来,也不堪用了。”

这下子何潘仁急了,总算是肯示弱:“李公子,午时我吃了些酒,都是醉话,李公子不要介意,你我若合兵,自然是要以李公子为首的。”

拉扯再三,两方势力方才谈妥,李秀宁也不再客套:“今日何总管归降于我,便是自己人了,我也不能瞒你。”

她解下发冠,披下如瀑长发,原来竟是一位女公子。

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,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雌雄?

李三娘收编了何潘仁后,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、向善志、丘师利等义军,势力大增。

她也不在遮掩性别,以女子之身统帅义军,军纪严明,令行禁止,朝廷几次攻打,都被她一一击败,率军势如破竹,连续攻占了户县、周至、武功、始平等地。

属下无不敬佩,称之为李娘子,她的军队也被称为娘子军。

娘子军威名远扬,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。不久,李三娘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。

当初月下结拜的姐妹三人,已经有一个实现了梦想。

今夜是月圆之夜,月色明亮,长孙嫣在窗前读书,读的乏了,就抬头看看月亮。

高夫人见状笑她:“又在想你的李二郎了?”

长孙嫣却摇摇头:“不知道两个姐姐都如何了。”

长安牢狱内,郑明贞紧紧搂着儿子,看着旁边空荡荡的牢房。

那是曾经关押她小叔李智云的牢房,两个月前就被提走处斩。

而她怀里的儿子,因为还有两个月才满十岁,免于一死。

但如今也发了两日高烧了。

她只要一阖眼,丈夫骑马远去的身影就如在眼前:“父亲欲举义旗,我兄弟前去帮忙,一路不便,且留你母子在家里,好生照顾自己,等我们成事,就回来接你。”

她久居内宅,只精通内宅管理,对于外面的事一概不知,虽然心中一阵惶惶,但回头看看儿子,想着公爹和丈夫就算不要自己,也不会不要儿子,又安心下来。

谁知道等来的不是接她的丈夫,而是长安来的官兵。

李渊起兵,皇帝震怒,命长安官员捉拿其亲族。

京兆内史卫玄谎称老病,闭门不出。

京兆郡守阴世师以世荷隋恩,又籓邸之旧,和京兆郡丞骨仪一起,到河西郡捉拿李渊亲属,还挖了李家祖坟。

多大仇啊。

郑明贞看着铁窗外的圆月,心如死灰。

九月十五,是承佑的生日。

阴世师站在牢房前,面容阴恻:“真巧,今日是令郎十岁生日,亦是小女九岁生辰,我叫府上厨房多做了碗长寿面,给令郎庆生。”

“明日狱卒就会将他提走处斩。”

他丢下这句话,转身走了。

今日月圆,李世民和内兄以及新得的谋士房玄龄一起喝了顿大酒,躺在地上看月亮。

“你说嫣儿干什么呢?”

“想你呢呗。”长孙无忌打了酒膈。

“诶?我怎么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?”

“你喝傻了,当成中秋了?”

不对,李世民猛地坐起来:“今天是承佑的生日!”

他翻身上马,一路直奔长安,长孙无忌一路连滚带爬的追上来:“你疯了!你就这样闯去长安,能不能救出你侄子不知道,但你准死里面,你真让我妹妹当寡妇啊!”

房玄龄也追上来:“如今唐公大势已定,只等入主长安,那阴世师又不傻,不会在这个关节眼上得罪唐公的,想来不过多关几个月,二公子还是早日帮着唐公打下长安为重!”

两人连哄带劝的将李二郎劝了回去。

阴世师自然没有杀成李承佑,因为他在当天晚上,就死在了母亲的怀里。

郑明贞悲愤不已,一头碰死在了监狱墙壁上。

一夕之间母子亡。